“(男)你想让我们去杀朝鲜领导人?(女)是的。(男)哇呜。”

2014年6月,索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在Youtube网站首发电影《采访》(又名《刺杀金正恩》)的第一条预告片。这部动作喜剧片讲述戴夫和亚伦两位美国某八卦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和制片人,这对活宝突然新闻理想爆棚,想要采访世人眼里如同恶魔一般的独裁者金正恩。二人动身前,被CIA连哄带骗授予了刺杀金正恩的“伟大使命”。来到朝鲜后,经过一番波折,二人放弃毒杀小金的计划,决定利用这次采访机会向人民群众揭露:金正恩“不是神”,而是跟常人一样会拉屎放屁的人,甚至是个有点儿神经质的、缺乏童年关爱的人。影片还通过“戴夫与小金的一天”集中展现了独裁者所独有的放荡生活。

《刺杀金正恩》经过一番“上上下下”的享受后,还是在美国热映。

电影预告出来后,自然引起朝鲜的强烈抗议,称之为教唆恐怖主义行为。随后,网络黑客攻击了索尼网站,究竟黑客来自何方,朝美各执一词。

12月18日,索尼影业决定取消原定于圣诞节的首映计划,也不在线放映或发行影碟。不料,事件反而越演越烈,迅速演变为政治热点,跃升到事关美国言论自由的核心价值观是否受到威胁的高度。

总统奥巴马称,索尼取消公映是错误的,“某个地方的某个独裁者竟然能够对美国境内的出版施加审查,这样的社会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也不敢想象。因为如果有人能够威胁一些人放弃公映一部讽刺电影的话,那么想象一下当他们看到一份他们不喜欢的文件或者新闻报道时,他们会做什么样的事。”

索尼顺着奥巴马的口水推舟,又决定放映,随后票房爆棚。美媒也大肆褒奖,称“让自由之声鸣响”,电影人则称这是给美国人民“最好的圣诞礼物”。短短几天内,索尼完成了名利双收的华丽转身,令人不得不佩服。